其實我已忘了50多年前「永和豆漿」真正的味道是怎樣,印象裡 中正橋頭那兩家店的生意都很好。半夜裡去「吃豆漿」就像去北海岸「吃粽子」一樣,只是飆車的中繼站!
過了這麼多年,昨日舊地重遊,站在原址寬闊的馬路旁,彷彿還可聽見店前一群青澀少年跨座在機車上抽菸聊天的嘻笑聲…
豆漿店只剩這一間,並已搬離原址
名人造訪
其實我已忘了50多年前「永和豆漿」真正的味道是怎樣,印象裡 中正橋頭那兩家店的生意都很好。半夜裡去「吃豆漿」就像去北海岸「吃粽子」一樣,只是飆車的中繼站!
過了這麼多年,昨日舊地重遊,站在原址寬闊的馬路旁,彷彿還可聽見店前一群青澀少年跨座在機車上抽菸聊天的嘻笑聲…
豆漿店只剩這一間,並已搬離原址
名人造訪
「米其林」是製做和銷售輪胎的公司,原先是為了客戶方便,整理出一本用路人導覽資訊手冊,因頗受歡迎之後再加入餐廳,並建立星級標準的評鑑制度,雖然「標準」曾有些爭議,但仍被譽為「美食聖經」。
餐廳的星級評等標準如下;
一星:代表在同類別餐廳裡出眾。
二星:代表廚藝高明,值得繞道前往。
三星:代表供應的料理,出類拔萃值得專程拜訪。
這次聚餐湊巧選在被列名於今年米其林一星級的餐廳「大三元酒樓」。以前來過的印象很好,該餐廳的裝潢和菜餚都很有特色,不過就是有點貴@@@
這次有了星級加持,大家肯定會再「嚴格」評估,看是否真材實料或只是吃名聲的…。
年輕人果然衝勁十足,以前公司的小老弟「五百」,在台北長安東路「海鮮熱炒」的一級戰區開店,看來經營得還不錯。
在此祝他;賓客滿門,生意興隆!
「魚紳海產餐廳」共三層樓,門面感覺相當舒適。
活龍蝦及每日專人採購的各式魚貝水產
「陶製餐具」
台灣有各國料理,有各地風味小吃,其中「福州菜」和「福州小點心」相當受歡迎。只是吃過的人很多,卻不清楚哪些是屬於「福州菜」的人也不少!
其實福州菜在台灣隨處可見,例如;佛跳牆、紅糟鰻、蚵仔麵線、福州魚丸、芝麻球、春捲、芋泥、肉鬆等等,種類繁多不勝枚舉…。
或許每道餐點都是強項,都可單打獨鬥,反而正式的福州菜餐廳並不多,這次選擇標榜70年老店的「新利大雅餐廳」。雖然裝潢簡單,不過經濟實惠,菜餚口味都還不錯,是好友聚餐輕鬆又「實吃」的餐館…。
「新利大雅餐廳」壁畫
「福州新利大雅餐廳」
前些日 郭兄邀約在汐止「銘記」聚餐,真是佛心來的,肯定有考慮不讓老華每次「舟車勞頓」去參加聚會,才選擇此處。感謝囉!
「銘記越南美食」在汐止經營有段時間了,口碑相當不錯,很久以前去過一次,因為只是簡單的晚餐,除了感覺「客人很多」之外,就沒什特別印象。
這次有比較仔細的「觀察」,客人還是很多,裝潢裝飾好像增設不少,服務態度親切,菜餚方面據常去越南的 潘老大說;相當道地。
整體而言「銘記」在此開店這麼長時間,生意仍然興旺,算是經營相當成功的越南美食餐廳了。
「銘記越南美食」
「銘記越南美食」
極品軒的主廚說;把菜燒好的祕訣,就是和食材發生感情!
「和食材發生感情」就能把菜燒好?我是有點懷疑,不過「極品軒」的菜餚確實細膩可口,服務態度也很親切,可以感受該店經營的用心。主廚說的「祕訣」可能是指「用心投入」的意思吧?
雖然極品軒標榜的是「上海菜」,但對於「正宗上海菜」的油膩和偏鹹口味,應該有做適度的調整來配合現代人「養身」的飲食習慣。
至於餐廳的菜餚「好不好吃」或許因各人口味不同較難論斷,通常我對較大型的上海或江浙菜館,會以「豆乾炒肉絲」做為評比的標準,我認為這道菜不太會是主廚親自操刀,因此由二或三廚所處理的「作品」,應該可以看出該餐廳對菜餚的「品質要求」是否嚴謹?如果這道「很普通的菜」也能用心的做好,那麼在我看來就是一家能夠「把菜燒好」的好餐廳了…。
「豆乾炒肉絲」刀工細緻,火侯適中,不會拖油帶水,讚
「悅華軒」是台北相當有名的粵菜餐廳,他們的「港式飲茶」也很受歡迎,場地不算很大但也有幾間包廂,交通方便,是相當不錯的聚會地點。
這次還好有訂包廂,否則幾位仁兄「討論時事」的聲量肯定驚動別桌客人。不過激情爭辯的好處竟然是;酒量大增!
回家後查看離上次來「悅華軒」竟然已經六年多了…!有如小說寫的;時光飛逝,轉眼已匆匆數年…,慶幸的是除了幾位因私事未能參加,其他十多位依舊原班人馬準時出席…。
「申浦尚宴」是一家餐廳的名字,或許大家對這文謅謅的「店名」感到好奇不知是賣什麼料理?但老饕們,尤其是有點年紀的「外省人」,應該一猜就中…,是「本幫菜」!上海菜啦! (「申」是上海的別稱,「浦」是上海的古名)。
由於我們的超級老饕 劉副總對該店老闆的「經歷」十分瞭解,因此今晚聚餐的菜單就由劉sir親點,果然量價適中,酒足菜飽,皆大歡喜…。
「申浦尚宴」
你一定看過電影這樣演,當要執行某個特別任務時,會先找些有專長的人員,組成團隊,然後展開行動…
若是你想開家「保險公司」,那就需要有「總務」,「財會」,「水、火、意、汽、四險的承保和理賠」,「再保」,以及「營業」等專業老手…。
2月22日在兄弟飯店13樓「花香鐵板燒」,褚兄宴請春酒的現場,你要的人「一次搞定」,不用像電影一樣到處找人那麼麻煩…。
言歸正傳:「花香」有大廳及包廂,以飯店級的消費價位還算「公道」,食材新鮮,主廚手藝嫻熟,菜單中的「蛤蜊」蒸得恰到好處,還有附隨香魚的「絲瓜」也出乎意料甜美。不過我覺得「出菜」的速度有點快?或許是這次人多,聊天敬酒沒能「專心吃」的關係!總之,吃「鐵板燒」的樂趣就是可以看師傅現場料理,滿足視覺味覺,也可增添不少用餐時的話題。
台北兄弟飯店「紅花鐵板燒」
老北投的都知道,「大業路」最早只是一條繞過市區的聯外道路,路旁有幾間老舊民宅,店面大多是家庭工廠或汽機車修理廠之類,道路另一邊則是關渡平原(稻田)。和通往淡水的大渡路同屬「飆車路」…。
之後有幾家大型車商在此設立據點,隨著捷運通車,建商蓋樓,各式餐廳也陸續在此周邊開店。但因地理位置及人口的關係,雖有進步仍嫌緩慢,不過比起30年前我離開北投時,算是已經有「比較繁榮」的趨勢…。
「喬園」在大業路512號和478號先後開設一店和二店,這次是去二店,該餐廳強調「精緻熱炒」,換句話說就是;提高餐廳格調來經營平價熱炒,甚至還設有停車場,在競爭激烈的「熱炒店」中,看來這個策略是成功了!
「喬園二店」店面
喬園二店「窗台」乾淨明亮
好幾個月沒紀錄太平同事聚餐,或許因地點經常重複,菜色大同小異,加上不習慣用手機拍照,因此只要忘了帶相機,就乾脆專心吃飯了…。
這次(2018/12/27)選在天廚餐廳,上回去是2015年2月5日PO網 (第562篇),時間過得真快,三年了!很慶幸大家都還維持那個樣貌…
這次與會人員;劉sir、孫sir、曹、褚兄夫婦、仇、柯、許、鄭、林、老華。
天廚菜館 menu
「春申食府」位於仁愛路圓環旁(原遠東百貨公司),據說是由「紅豆食府」的主廚出來開設經營,老闆有四十多年的江浙菜經歷,因此做出的江浙口味確實沒得話說。不過隨著時代進步,從裝潢到菜色似乎也有大幅改變,寬敞舒適為重點,菜餚方面也增加其他地方的特色,讓客人有更多美味的選擇…。
至於店名為何取「春申」就有點納悶?春申是戰國時代楚國人「黃歇」,人稱「春申君」是出名的政治家,和孟嘗君等人合稱「戰國四公子」,雖曾風雲一時但最後卻死於非命…。「春申食府」所以取此名或許是看在春申君禮賢下士,門下最多時曾經有3000食客…?
「春申食府」大門門面
往地下樓包廂區,(左側為餐廳一般開放區)
上下樓梯兩旁壁飾,地毯頗具匠心
湘菜,湖南菜也。重辣,重鹹,雖然不很符合現代「養生」的條件,但在這種大熱天其實是非常下飯。當然,餐廳為了映應時下趨勢多少也有做些「調整」來配合現代人吃的喜好。因此除了幾道特定的「招牌菜」仍保持原有「重口味」之外,其他菜餚看來都已有「改善」…。
不過這次選擇在此聚餐,最讓我期待的還是那道「剁椒魚頭」,鮮甜的清蒸魚頭,沾上鹹辣湯汁,再配上麵條…,用現代人的說法…或可稱為…神菜? @@@
「饃膳坊」標榜陝西菜,陝西菜又稱「秦菜」,其口味偏辣、麻、酸、鹹,食材以肉類為主。若細分又有陝南菜、陝北菜、和關中菜三個流派。
「陝南菜」口味酸辣,主食米飯。「陝北菜」口味鮮香酥爛(豬羊),主食小米和蕎麥。「關中菜」口味酥爛香肥味濃料重(家禽家畜),主食為麵類較多…。
幾次在「饃膳坊」用餐後,覺得他們的菜餚比較偏向陝南和關中,當然也會加些「台灣味」來迎合大眾口味…。
陝西菜除了「主菜」之外,還有很多可口的「小點」,饃膳坊目前有「奶豆腐酥」和「核棗烙」都是非常少見甜點,期待該店日後能提供更多的美味小點,讓饕客們一飽口福…。
「饃膳坊」推出套餐 (門口廣告看板)
說是經濟不景氣,可是位於汀洲路的「新東南」海產餐廳,每到用餐時間那種「爆滿」的盛況,讓許多人都同聲「感慨」!當然除了食材新鮮之外,或許只能猜是「風水好」吧?真不知羨煞多少類似的「新鮮海產」店…。
多年前去過這家餐廳,這次再去好像內部有稍做裝潢,其餘大致相同,雖然客人多,但菜餚仍可維持「真材實料」,烹調的口味不變,服務態度不錯,這可能也是這家店能經營那麼成功的原因之一?
新東南海產餐廳門面
新東南海產餐廳玄關擺飾
「高朋滿座」
久聞「阜杭豆漿」盛名,據說都須排隊等候,由於不喜歡「湊熱鬧」因此一直沒嚐過這家的豆漿…。
前兩天中午路過華山市場,居然仍有排隊人龍還延伸到忠孝東路!其中有說廣東話,也有說英,日語的,心想「豆漿燒餅」可是我從小吃到大,這家店到底有何魅力吸引那麼多人?心裡實在有點納悶,也就跟著排隊決定一探究竟…。
終於排到櫃檯,裡面有四位服務人員非常熟練快速的為客人點餐備料,服務員也能用流利的日語和日客對話,看她習以為常的樣子,想來這家店已經相當「國際化」了…。
點了最常吃的鹹豆漿、燒餅油條。找到位置後開始「專心品嚐」…。鹹豆漿香濃還不錯,燒餅油條有點過火,看來名氣還是大於實質,價錢也稍嫌貴些,據說是國稅局要求開發票的原因,反正你加稅,我加價,羊毛肯定是出在羊身上…。
2015年11月在「北海漁村」聚餐時,有位被我們謔取綽號為「林祖媽」的同仁因癌病缺席,當時據說還蠻嚴重的,大家都替她擔心也為她祈福…。
兩年半後的今天,同仁們又選在「北海漁村」聚餐,這位「祖媽」也出席參加,並且還「本性難移」的照舊和大家飲酒談笑…。
年紀大了病痛難免,但「癌症」總是讓人感到較為不安,然而身旁幾位患有此病的朋友,他們的生活態度好像反而變得樂觀,或許「生大病」之後會讓人更看懂人生…?
「北海漁村」的生意似乎比之前更好了,今晚菜餚中的「麻油蝦粉絲煲」味道棒極,也是以前從沒嚐過的做法。同樣是「粉絲煲」換個不同的料理方式,居然變成這麼味美,海海人生也可如此嗎…?
位於杭州南路的「北海漁村」
「北海漁村」強調海鮮每日由澎湖空運
去年九月公司同仁在「新醉紅樓」聚餐,大家對這餐廳的菜餚印象不錯 (PO於第719篇)。這次又選擇在此聚餐,同時替即將回加拿大的許兄踐行。
席間同仁們一致認為;老同事至今仍能維持這樣的感情實屬不易,尤其移居國外的許兄感觸更深。談起上班時的一些「英勇」往事,歷歷在目仿佛進入時光隧道,引發酒興幾乎欲罷不能。還好現在聚餐都有「限制飲料」否則後果不堪想像…。
回想上班時,生活步調較為緊湊,每天必須處裡不同的問題,不管你願不願意面對,都必須去克服,或許做了許多不正確的決定,卻也都是在各種錯誤中學習,逐步成長…。
幾十年時光轉眼就過了,如今大多已離職場,可是每個人每天仍須面對生活上的各種不同挑戰,而所選擇的各項決定,日後回首也不見得都是「正確」。就像選擇餐廳,會因為出席人員以及菜餚的變動感覺不同,可能更好,可能更差…。或許這就是人生吧?活著就必須面對,面對現實,不放棄尋求最好的答案,也可能是沒有正確答案的答案…。
「新醉紅樓」包廂
今晚的「飲料」兩瓶紅酒,一瓶威士忌。
今年家族聚餐來了位小男生,餐會過程他沒和大家打招呼,甚至對我這個「資深長輩」連看都不看一眼…。因為是第一次見面和他不熟,既然也來參加這個聚會,總要搞清楚這小子是誰?
呵呵!現場居然沒有一位能夠回答「他和我」是什麼關係?要怎麼稱呼?還好資訊發達,上網查了一下…。
「侄孫」! 華家第四代 (老爸算第一代),今日元宵節剛好滿月,設宴喜來登飯店「請客樓」和全體家族們正式見面,我也同步升級成為「大伯公」了…。@@@
喜來登飯店17F「請客樓」
「包廂」
每年開春,幾位特定的老同事會邀約替 劉副總祝壽…。席間有人問我:最近是不是比較沒吃飯?
???
原來是說我「吃飯聚餐」的PO文少了!
呵呵,真是榮幸,這位仁兄居然會注意我的隨興塗鴉…
其實另外幾組的定期餐會都沒變,只因為人員沒變,餐廳沒變,甚至連菜色都沒啥變,照片大同小異,所以就少PO了!例如「榮榮園」也曾來過幾次,若非「壽宴」,今晚聚餐的「內容」可能也就跳過讓過…。
倒不是抱怨「沒變」,有時候想想,朋友間常用的問候;近來如何?看起來一點都「沒變」?
是啊,年輕時求新求變,到了這等年紀,日子「變好」是命好,命歹就「變差」,能夠「沒變」還真是阿彌陀佛萬幸了。我的朋友們,你變了嗎?希望是變好,倘若「沒變」…,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