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何容易?結褵50年的夫妻,要同意讓另一半「有尊嚴的走」,真的談何容易!
已經80歲的世代小說家「瓊瑤」,如今遇上這種問題,終究抵擋不住她先生前妻兒女的「道德」指責,決定將90歲失智臥病的丈夫 平鑫濤「交還」給他的親生兒女,讓他們用「插管維生」的方式繼續照顧…。
不知瓊瑤內心對自己的決定做何感想?是覺得已經仁至義盡不願再爭執?或是帶點賭氣的心態;換你們照顧看看就知道!也或許如她文章的台詞:愛他愛得好痛苦好痛苦…,最後無奈的以典型「瓊瑤小說」模式做為「結局」…。
瓊瑤的婚姻和平家兒女之間的「恩怨情仇」,不是我的重點,想說的是;當病人已經到了「不被看好」的地步,要不要用「插管」來延續生命的「爭議」…。
一般人論及此事,大多認同到了那種情況,沒必要再增加病人的痛苦,就算換成自己本身也不願這樣。問題是當自己無能力為自己做決定(即使之前有交代),或對象是至親時,說要放棄,讓他「有尊嚴」的走,卻又是另一回事了…。
據說現在醫院每天都有「實際照顧者」和「天邊的孝子」為了要不要「救」親人而發生爭執…。家有重病者,常會打亂「實際照顧者」的生活步調,若還有經濟問題,更會陷入兵荒馬亂的困境,而「天邊孝子」常以探班的方式來「關心」,為了表示「孝心」或「愛心」,總是希望親人能「多活」一天算一天,然而卻忽視了照顧者的辛苦及病患本身的意願…。
臨床照顧的人應該是最瞭解病情醫治的恢復狀況,若非明知已無康復的可能,說要放棄救治,在親情、道德和理智之間的矛盾與掙扎,加上眼看「仍在呼吸」的親人,說要簽下「放棄同意書」,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為了減少親人的痛苦或遵循遺願,只好忍痛簽認…。
如今我國的「老人」人數逐年增多,社會上各種的意外事故亦經常發生,家人之間若能預先溝通討論這個問題,應該較能避免此類糾紛,也讓病患減少痛苦,能夠「有尊嚴」的走完人生獲得「善終」…。
據說平老先生的遺願是「病危時」放棄急救,目前因失智且需「插管」維生,瓊瑤和平家子女對於「病危」的解讀不同,因而發生爭執,如今鬧上新聞版面,瓊瑤將不再去探望和照顧…,這事若平老先生有知… 唉…
彩雲飛 (50年前瓊瑤小說改編電影。曲:古月,詞:瓊瑤)
問彩雲何處飛,願成風永追隨。
有奇緣能相聚,死亦無悔。
我柔情深似海,你癡情可問天。
誓相守常繾綣,歲歲年年。
我怎能離開你,我怎能將你棄。
你常在我心裡,信我莫疑。
願兩情常相守,在一處永綢繆。
除了你還有誰,和我為偶。
藍色花一叢叢,名叫作勿忘儂。
願你手摘一支,永配心中。
花雖好有時枯,只有愛不能移。
我和你共始終,信我莫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