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85歲的知名雕塑家「朱銘」大師,上個月(4/22)在家自縊身亡。大師在功成名就之餘卻在晚年選擇自殺。照說即使「久病」他應該也能受到很好的照顧,然而到了85歲「厭世」,實非我這般草民所能理解?或許傑出的藝術家有比常人更敏銳的情感,對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較為主觀不容妥協?
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72歲時也以自殺方式結束生命,他曾說:「時間以同樣的方式流經每個人,而每個人卻以不同的方式度過時間。」
兩位老人的「時間」曾以創作的方式度過,皆留下不朽的作品,或許他們認為這樣也就足夠了吧?
去年朱銘大師的作品「人間系列-紳士」在國外巡展後轉回基隆,當時曾去參觀拍照,如今已成「遺作」讓人感到不甚噓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