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和女兒聊起人生規劃,她最擔心的是;薪水太少恐怕日後「養不起」我們倆老,雖然目前生活尚稱無虞,但俗話說;「坐吃山空」萬一我們「活太久」,還真的有點傷腦筋,不過現代年輕人有這份心思,已感到十分欣慰…。
曾有人計算過;多少錢才足夠退休養老?數字結論當然是依據「退休年齡、生活品質」為主要考量。不過我覺得答案很簡單;當然是「越多越好」!
事實上要達到「理想」的養老金並不容易,因此「安慰人」最高尚的講法就是;「睡覺僅需三尺六尺,美食亦只過喉而已」,「家常便飯勝過鮑魚魚翅」。只要有地方安睡,有食物好吃,就算是「非常富有」了!話雖如此,但大多數人還是希望成為郭大戶或汪小開,很少願意過著「一簞食,一瓢飲」效法顏先生的清苦生活…。
年輕時亦曾百般鑽營追名逐利,然而50知天命,終於瞭解老華不會變成老郭,也沒有小汪那種「天命」,只好安份上班,將僅剩的資金買房,一則為安身立命,另一方面仍有所期盼,等待日後增值穫利,也可以多存些養老金…。
買房想增值最重要的當然是地點,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增值的不二選擇,因此「精明」的老華一眼便看中現在住處;此地生活機能佳(郵局、銀行、學校、醫院、市場、超商、皆在徒步5分鐘範圍內),交通方便(國道、省道、台鐵、公車、客運,環繞社區四周,開車只需20分可到101),以這些條件做評量,想必每年增值10幾20%應該不算過份?剛好有棟新成屋於是「當機立斷」兩天成交,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如此用心計量,卻沒算到「天災」,搬來此地就遇上十多年首見的淹大水,社區一夕成名,房價因此連跌三年,雖然蓋好堤防後不再淹水,可是價錢依舊不見起色,直到最近才稍稍看好,卻又遇上政府打房…。
不過有位朋友更慘,花費上千萬回埔里家鄉自建透天豪宅,921地震剛巧出國,回到家時房子已夷為平地,之後他還一直說「很幸運」…。
想想也是!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活在世上好歹都得過日子,太多算計徒增困擾,況且想「養老」也要能活得「老」才有得「養」。凡事冥冥中自有安排,能吃、能動,活在當下就是福氣,也不必太操心「養老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