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放大洋」沒有跑過船的人,可能不太瞭解這個名詞?

通常我們是說;直接橫渡「太平洋」或「大西洋」的航程。依據貨期、氣象、船速快慢、一般大約是二十多天。

有人會問:在海上漂20多天,不是「悶斃了」?以「正常」的想法確實沒錯,但我們這些「不正常」的,其實並沒有別人想像的那麼無聊

  放洋期間,各級船員的心情會比較輕鬆,因為只要做一些例行性的工作,如機器保養,甲板油漆等,船副將航線定位後改自動導航,不太可能發生觸礁或碰撞的問題,輪機部門依指示訂好船速,只需巡視機器有無正常運轉即可,就如同在一條筆直又「無人」的高速公路上開車

船上有電影、乒乓球,船員大都自備收錄音機,沒事還可以在餐廳公開的「偷」打牌或麻將(船上禁賭),因此時間很容易打發,自然也都「安居樂業」

這期間比較麻煩的就是 突發疾病或機械故障,船員生涯十多年,機器故障的事遇過,還好自己或同事都不曾途中發生重大疾病,否則離岸八天十天的,一旦發生急病,即使有海岸防衛隊救援,但遠水救不了近火,就可能要「算命」了,不過現在科技比較發達,「救援」好像已經不成問題了。

說到「機械故障」想起有次從波斯灣繞行 開普敦要去英國,雖不是「放洋」但航程也很長,輪機作業性質和放洋類似,有天下午船經過 西非外海 我正好輪值,接班時照例先巡視一次機艙,到達最底層時忽然聽到一種異常的斯斯聲,雖然機房十分吵雜,但明顯的與平日機器運轉聲不同,直覺判斷是;管子「漏水」,按聲音來源尋找當發現漏水處,差點昏了,立即飛奔到控制室「求救」,是海水管接頭裂了縫

「水管漏水」有什麼好大驚小怪?還需「求救」

知道後果的嚴重性嗎?……「沉船」。

一艘滿載的20萬噸超級油輪,機艙底部位置,少說離水面也有五層樓的深度,海水管直徑約莫一公尺,如此可想其承受的壓力有多大?萬一爆裂,大量海水立即湧入機艙,所有電力、機械停擺,不能抽水或搶救

如果你無法想像那種情況,請看「鐵達尼號」,完全一模一樣

話說當時海水急速噴出,無法焊接,裂縫剛好又在接頭直角的彎曲處,正當大夥束手無策之際,大管輪忽然要我上去拿「毛毯」、「枕頭」、???

果然薑是老的辣…他帶頭先以毛毯沿水管拉上噴水處,接著塞放枕頭,再以繩索逐圈鎖緊,因為水柱壓力實在太強,重複多次,最後終於止住漏洞

危機暫時解除,大家全身濕透,上去準備換乾衣服再修補(需要主機停機,關閉水閥才能燒焊,算是大工程)…

!只見其他船員早已穿好救生衣,帶好「細軟」聚集在甲板,各個惶恐不安的樣子,大家都很瞭解嚴重性,當知道已經控制住狀況,也鬆了一口氣

唉呀!我的「猴子」!一個水手忽然大叫,原來他將所養的寵物猴子,身上掛了幾個蘋果,然後放在救生圈上給「放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華 的頭像
    老華

    老華三段

    老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