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65年8月奉派中東上船,這次是Monrovia籍的油輪,固定航線每兩個月來回波斯灣和巴西,換句話說就是每兩個月才有機會上岸一次(波斯灣不能上岸)預計這趟將會相當無趣,因此帶了些進修的書籍,準備好好的給他努力一下...。
波斯灣裝滿油之後 經南非好望角橫越大西洋到達巴西的 Sao sebastiao港,整整一個月時間,還好船上遇到幾位老同事,工作之餘談天,散步,做些運動,感覺日子過得很快,也不會太無聊。
這個港口是位於巴西東部的小鄉鎮,大約和八里的台北港環境相當類似,離最近大都市“聖保羅”約四小時車程,當時可能因設施不足,租用兩艘韓國船,長期停泊當做油庫使用,面海的馬路有一排商店,其中還有家中國餐館,我們上岸時都在那裡用餐,房屋建築相當簡陋老舊,不過看起來還算乾淨,可能是常有熱雷雨沖洗的關係?
巴西官方語言為葡萄牙文,由於外來人口甚多,因此歐洲,日本等國的混血兒也多,不過民風和善是最無種族糾紛的國家,人民喜好玩樂,足球運動,音樂舞蹈(森巴舞),可說是他們的最愛,每年二月的嘉年華會更是熱鬧非凡。
我們到的港口看來相當樸實,雖然也有酒吧和舞廳但本地人去的很少,可以說是純粹因應船員“需求”而開設,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在其他地方不曾發生...。
因這裡地屬偏遠又消費能力有限,來此討生活的女人不多,若同時有幾艘船隻靠港時,歐美船員在酒吧特受歡迎,而日本,台灣和韓國人就會找不到美眉陪酒,等歐美船隻走了,換日本人得意,然後是台灣人再來才輪到韓國人,剛剛有提到巴西人不會種族歧視,但為何有此現象?
原因很簡單,陪歐美船員只須喝點小酒,一兩個鐘頭就可賺進百元美金。陪日本船員也是一百美金但要“嘿休”一次。台灣船員則是20美金“通嗎利”(過夜)。而韓國船因長駐在那兒 所以“賒賬”...。
不過到此的船隻航線大都相同,因此常會遇到“熟面孔” 加上巴西女孩的熱情天性,所以“老顧客、老相好”配對的特多。在這兒的吧女手上戴的幾乎清一色是男用手錶〜日本人送的。收音機〜歐洲人送的。卡帶〜香港仔送給「巴西情人」的...。
這裡也常有俄國船,他們每次上岸都是一大票人,會固定去一家小酒館,純粹喝酒唱歌,鬧一整晚,曾經和他們聊過,跑船的原因竟然是:船上買酒較便宜...。
有一次停靠的時間較長,和同事跑去聖保羅玩,沿途只能用草木青翠,地廣人稀來形容。聖保羅則是高樓大廈商店林立有大都會的氣派,我們是下午五點多抵達,吃過晚飯逛街,之後去一家夜總會(類似台灣舞廳,酒店,夜總會的綜合版)玩到凌晨,大夥兒不睡再去逛街,一直到中午才打道回府...。
這次用“拍立得”照了兩張相片,是在跑船生涯中 極少留下“到此一遊”的紀念品,如果那時已經有照相手機的話...。唉!
巴西聖保羅 騎警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