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順風行記 (2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朝陽國家步道 位於宜蘭縣南澳,全長2.7公里,沿途植物景觀豊富,可遠眺烏石鼻、南澳漁港等海岸美景。路程大約一小時三十分鐘。

     我們是從土地公廟上去,連續500公尺的陡坡道,因此不常運動的宅女,爬不到一半已經氣虛腿軟了。     午餐在南澳火車站旁的海產店「補給體力」,下午到礁溪泡湯、用餐,晚上再去卡拉OK續攤,從早上五點起床,一直到凌晨兩點才回到家,總共21小時,今天時間真的用很大

 

 

朝陽國家步道

       

 

步道路線牌

老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潮境」是在基隆到九份之間的一個海濱公園,我常去那裡「現海風」,入口處有一家餐廳,老闆手藝不錯是紐西蘭華僑,當初因看中此地風景 才回來開業,前幾趟去的時後聽他說生意不好,很可惜這次再去就換人了

 公園裡有大片的草地,我都打赤腳在那兒散步,讓身體釋放些靜電,據說對睡眠和健康很有幫助,正好朋友傳來相關mail,一時腳癢又去放電

 

    公園入口牌碑 (原先有磁磚彩圖)

   

 

    外圍路旁商家 利用人行道曬石花 (做石花凍冰)

   

老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常用台語「順風行」來形容自己出遊的型式,類似現在的「自由行」,不過含義更廣些,包括毫無目的地的「隨便亂走」

國外「自由行」,通常會因預訂的班機或飯店住宿,而不夠「自由」,在國內如果非假日,又是自己開車,那麼 青菜走、隨便行,愛去那兒,想睡那裡,可說是方便的「不得了」

原先「預訂」的春季旅行,直到夏季才出發,這次是去花蓮,主要仍然是欣賞「蘇花公路」沿途美景。第一次「走這條路」 已經是50年前的事了,那時候經過「清水斷崖」還真的是用「走路」,徒步於懸崖峭壁之間,眼觀萬頃碧海,耳聞拍岸驚濤,削壁勁風仿佛要將人「吸進去」如畫的幻境,著實震撼了當年幼小的心靈

雖說這條路已經重遊多遍,或許「好奇心」使然,每次總會找些「旁門左道」,前去「冒險」,也常碰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境遇。這次又「發現」一處神秘海邊

 

     入口處

    

 

老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在大台北幾十年,路過板橋更是難以數計,但卻從未進入「林家花園」。

昨日剛好經過想順道參觀,正巧於「停止入園」(下午四點)前一分鐘抵達

「林本源園邸」於咸豐三年(西元1853)逐步興建至光緒十九年(西元1893)始告全部落成。

  林氏來臺始祖 林應寅於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遷臺,居於新莊,其子林平侯為收租之便在板橋建造「弼益館」為宅園之始,林平侯有五子,依序取:「飲水本思源」五記為家號,其中本記國華與源記國芳最為賢能,因此以「林本源」為總家號(以前誤以為是人名),現已列入國定古蹟。

 

園邸內格局嚴謹細膩,工藝精緻,門廳牆廊、石木雕飾皆極為精美,勘稱建築之藝術品

 

老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港一山」是這次的行程,鹿港天后宮、新港奉天宮、北港朝天宮還有竹山紫南宮,都是中部頗具盛名的廟宇,之前曾經去過不少次,但都是自己開車,此趟搭乘遊覽車,沒有心理負擔,感覺非常輕鬆

這樣的行程其實相當適合年長者,車子直接開到廟寺的停車場,走路進去約五至十分鐘,廟口商店林立,沿路掛有燈籠,加上商家招攬生意的叫賣聲,顯得非常熱鬧

我們是在週一去的,遊客應該不算很多,可是每處景點以及餐廳,還是有不少遊覽車同時停靠,而且都是「進香團」,看到這麼多人車,內心突然湧起一股溫馨幸福的感覺,它代表有這麼多的家庭,或許他們並不是很富裕,但正過著平安的生活

台灣人民如果能多「割香」少「割喉」,相信國家會更祥和,老百姓日子會過得更愉快

 

 

 

搭乘遊覽車

老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三月天,台灣民間最夯的活動就是「瘋媽祖」和幾位 老朋友順應時代潮流參加一個「準進香團」,為何是說「準」?因為我們的目的地一樣是去廟宇參拜祈福,只差車上沒有奉請「神明」一起參加

 

不知何時開始,台灣民間有一種特殊的「旅遊」方式,目的地是去各大廟宇進香拜佛,參與人數多寡要看揪團者的號召力,一般是以遊覽車的座位來做考量,少則一車多者數十輛都有,同車人員背景不一,也未必相識,但有個共通點,就是以中老年齡的人為多

 

以前印象裡都是鄉下歐巴桑、歐吉桑才會參加這種旅遊,曾經和朋友討論過這個現象,結論是:許多年紀大的人在家沒事,又不好意思經常要求晚輩帶他們出去玩,加上老年人大多節儉,對宗教信仰的依託較重,花個八百一千元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玩上一整天,途中三餐、飲料,卡拉Ok或電影,包山包海,又不用麻煩晚輩開車照料,真是皆大歡喜。聰明人發現這個「商機」大力推動,就成為台灣獨特的旅遊模式「進香團」。

 

我和朋友算是「現代人」,對於拜拜的規矩大多不很清楚,其中有位「年輕嫂」在拜完後,驚覺未向媽祖報告姓名地址,她老公急忙安慰著說:沒關係,祂是神,會知道的,我老婆說她在拜拜的時候也是「不會講」經常拜了半天卻不知所云,神明一定聽不懂

 

老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