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友邀約在「幸福擔仔麵」聚餐。說起「擔仔麵」也算是「台灣奇蹟」之一,據說清末光緒年間,台南有位洪姓漁民因礙於颱風季節無法出海捕魚,為了維持家計,乃利用淡季(小月)到廟前擺攤叫賣麵食,並將自己的麵攤取名為「度小月擔子麵」,同時寫在紅燈籠上掛於攤前

早期擔子麵的「子」,是用一根扁擔挑起兩個子,一個放食材配料,另一個放煮麵的鍋子,老闆坐在兩個子之間的小板凳,煮麵時,將麵放入加有長把的竹製簍子,因為用的是黃麵(油麵),因此只要在鍋中川燙一下就可食用,川燙的動作習慣是將竹簍放入鍋中上下「切」幾下,因此也叫做「切阿麵」。

印象中「原味」的切仔麵,只在麵裡加兩片白色的瘦肉,也是我最懷念的口味,經過不斷「改進」之後,加滷蛋、加蝦子、加香腸、加肉燥,最後居然加進總統府「國宴」,飛機餐,以及中共15屆全代會的菜單

目前用某「擔子麵」為名的「麵店」不計其數,不過真正挑兩個擔子的「麵担仔」好像已經絕跡,目前「各級」的擔仔麵店從平價「純吃麵」的麵店仔,到兼賣料理動則上萬的高級「擔仔麵店」都有,不過「原味的擔仔麵」好像已經比較少見了

 

 

               「幸福擔仔麵」

               經老闆娘同意進入「廚房」拍照。

               現在切麵用的竹簍已都改為「不鏽鋼」(最右鍋)

               燒烤用的瓦斯烤箱」

               各樣生熟食材陳列冰櫃,供客人選用

               「飲料冰箱」飲料可自行取用

                「幸福擔仔麵」餐桌擺飾

               大幅懷舊相片壁飾

               幸福擔仔麵的擔仔麵(切阿麵),可另自選加料

                幸福擔仔麵的「切阿米粉」(加貢丸)

                  「肉燥飯」

                擔仔麵店的各式菜餚以台灣庶民小吃為主

                「幸福擔仔麵」

               「幸福擔仔麵」

                「幸福擔仔麵」

                 郭兄提供今晚的飲料

 

               「四人小組」聚餐

 

                潘老大愛說笑…

               兜得潘嫂「失控」!

 

               老友能夠經常聚會…就是「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華 的頭像
    老華

    老華三段

    老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