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級」離現在已經是整整五十年了…。當時的台語歌星「文夏」可以比擬現在當紅的「周董」,一曲由日文「俺らは東京へ来たけれど」翻唱的「媽媽請妳也保重」更是流傳到現在。
那時候的台語流行歌曲大多是日文歌翻版,因為台灣過去被日本統治過,所以接受度很高,街頭巷尾幾乎隨時都可以聽見這類的歌曲。由於日本是個島國,因此哀傷的情歌,很多會以港口、船、海鳥、流浪…。等等來描述離情哀傷…。
制式版本是;船員即將流浪他鄉,岸邊的愛人孤單佇立在碼頭揮手目送船隻離港,海鳥悲悽啼叫聲…。
作曲、小說甚至電影,這種場景至今仍然適用,也確實另人慟容…。可惜過去跑了十多年船,卻從未遇過同事或自己有這種場面,並非大家沒有「愛人」,而是港口碼頭皆為管制區,一般人根本進不去…。
歌曲或小說常常是「編」出來的,文字會「騙人」,我們也就不用太去「計較」了,倒是有些歌曲寫得真好,尤其是我們這些跑過船,流過浪的人,聽起來確實感觸良多…。
開頭提到「文夏」,他唱過一首「流浪之歌」,是我小時候就很喜歡的歌,尤其在跑船期間聽見時,都會有點心酸…。此曲原唱者「長谷川一郎」後來日本影歌星「小林旭」再唱此曲更是瘋迷一時,而這首日文歌卻是「古賀政男」自朝鮮民謠改編的。(難怪韓國人說什麼都是他們的)
因為這首歌年代確實很久也就逐漸被淡忘了,直到吳念真將它放入電影「多桑」的配樂才又讓人想起…。
台灣也有幾位歌星唱過,最近才聽到 蔡振南演唱的這曲電影版本,感受很深,或許是他那滄桑憂悒的音色,引發內心的感慨,回想自己飄浮半生幾十年時光轉眼已逝,如今再聽少年時代的歌曲,卻已髮蒼蒼,視茫茫…。
流浪之歌
船也袂倒返來 日落黃昏時 去處也無定的 阮要叼位去
拖磨的阮身命 有時在山野 為何來流目屎 為何會悲哀
放棄的阮故鄉 總是也無惜 流浪來再流浪 風雨吹滿身
啼哭也不返來 青春彼當時 目屎若會流落 叫阮要如何
路若行有東西 人生有光彩 雖然日頭在天 不時照落來
春天也緊過去 秋天就要來 可憐的阮青春 悲哀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