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聽說有六七位名人富商,要辦「生前告別式」,記得幾年前有位教授也辦過這種儀式,他們想這樣做,當然是認為這樣比較有意義,可以「事先」向親友們告別,還可以「親眼目睹」儀式過程,感受親友對他的愛念。
雖然大部份中國人對「喪事」相對較為避諱,但是觀念隨著時代改變,高興怎麼做是個人自由,也就顯少人敢多做批評了。
不過我認為「預演」這種事,會不會加多一次親人的哀傷,如果「當事者」在會後得站在門口向親友一一握手告別?那種場面要說些什麼話?因為沒參加過,就不得而知了。但對於舉辦這種儀式,個人總覺得有點…。
之前有部大陸影片「非誠勿擾」演了一段人生告別會,女兒在父親的「告別會」上朗誦一首倉央嘉措的詩「見與不見」。這首詩卻讓我頗為感嘆;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裏,不來,不去。」
每個人會因環境遭遇、關係位置等因素對這首詩的感受不同,而你我活在當下,見或不見,念或不念;會悲會喜,會來會去…。
當相片掛在牆上之時…,就在那裏,不悲不喜,不來也不去了…。
全站熱搜